张其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以中医药文化助推健康中国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将“治未病中心”主体下移到基层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积极推动中医治未病服务发展。在普遍要求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完善治未病科建设基础上,将服务拓展至基层,提高群众养生防病意识,加强慢性病的早期干预。自2013年起,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为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中医体质辨识档案,使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展慢性病管理。到2016年底,已有46.3%的65岁以上老年人接受了一年两次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2014年发布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各地也积极推广普及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运动。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5年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和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国卫基层发〔2015〕93号)和《关于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工程的通知》(国卫办基层函〔2015〕1021号),将发展中医药服务作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中医健康咨询、健康状态辨识评估及干预服务,大力推广普及中医药健康理念和知识。下一步,我局将围绕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深入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全面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在社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群众特别是慢性病高危人群提供个性化中医治未病服务;通过“中医中药中国行”系列活动加大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的科普宣传,引导人们运用中医药的知识、方法改变生活方式,加强健康自我管理,提高健康素养和身体素质,减少慢性病发生的高危因素,降低慢性病发病率。
二、关于继续推进“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
“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多部委共同主办的大型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自2007年启动以来,历经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城市大型现场公益活动为主,第二阶段以“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为主,为展示中医药特色优势、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营造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迄今为止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参与最多、影响深远的公益性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2016年起,活动进入第三阶段“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以“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提升民众健康素养”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形式多样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传播活动。同时通过开展全国范围内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对全国中医药科普覆盖率及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进行监测,为下阶段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相关政策的指导提供科学参考。今后,我局将继续联合有关部委,推进“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深入开展,普及中医药知识方法,促进民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增进社会对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的认知和认同,构建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体系和机制。
三、关于设立“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设立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基金需要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遵循“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目前,专项产业基金大部分由社会资本设立和管理,充分发挥市场机构的专业优势,政府部门主要侧重相关政策制定、市场环境建设等工作,不宜过多直接开展市场化的投资运营行为。
四、关于将中医药文化传承传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机结合
长期以来,我局高度注重将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相结合,推动行业特别是中医医院的文化建设工作。在“十二五”“十三五”中医药文化建设规划中,均将“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构建中医药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重要内容加以推动。注重机构文化建设,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组织编写了《中医医院环境形象建设范例》、《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读本编写指南》;确定了一批中医医院作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试点单位进行建设;在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医医院巡查和中医医院评审标准中将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作为重要任务予以强调;在局政府网站开设了“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专栏”,交流各地建设经验。今后,我局将继续推动各地中医药管理部门和中医医院认真贯彻落实有关要求,积极推动中医医院等机构的中医药文化建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8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