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工作动态
邮箱
微信
(工作动态)
首页
政策文件
工作动态
关于我们
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综合司
>
工作动态
美国医疗信息化特点与思考
时间:2006-05-27 00:00:00
美国是全世界医院信息系统研发、应用的领跑者。目前,美国医院信息系统正经历着小型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改造过程,并由信息系统管理功能经信息网络与交换系统向信息服务方向发展。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卫生医疗信息管理培训团赴美国新泽西州,对美国医疗信息管理进行了考察。
美国在医院计算机应用领域最有影响的组织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协会”,协会每年就健康医疗信息系统应用进行一次详细的现状与趋势的调查,其中有二类任务被选为最优先考虑实现的项目,一个是减少医疗差错和提高病人的治疗安全,另一个是实现医疗保险改革的法律条文(HIPAA)对健康医疗信息系统其信息安全性、病人隐私权的保护和电子信息交换标准化的要求。临床信息系统(CIS)最核心的目标也是美国医院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医护质量、减少医疗差错和提高病人的安全性。
美国于2003年实施的HIPAA承认了电子病历的法律地位,但也详细规定了实现电子病历所必须遵循的法律准则与违法罚则。主要要求集中在信息的安全保密性、病人隐私权的保护和电子信息交换(EDI)的标准化。近年来,为达到HIPAA规定而对医院信息系统升级的需求始终占据主要位置,越来越多的医院把注意力集中到信息系统集成任务上,特别是CIS的建设和电子病历的应用。现在已有相当比例的医院完成了此类改造。
刺激美国医院采用信息系统的重要因素:一是为病人提供更好、更快捷的服务,提高医院在医疗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吸引更多病人到本院就医。二是人力工资的昂贵,迫使医院采用计算机技术以提高劳动效率。三是国家和保险公司为施行预付款制度(PPs)而要求医院及时上交复杂的疾病诊断分类定额预期支付制([)RG)的报告,迫使医院采用计算机处理技术的信息系统。
医疗信息传输标准(HL7),已成为医疗机构间信息交换的国际标准。该标准实现了社会保险中心与定点医院之间的信息交换,适用于医院内部不同医疗信息系统之间交换病历资料、临床检验结果、财务信息等,方便医院之间交流病人资料,同时也使国际间的医院患者会诊变为可能。美国医院信息系统协会2001年规定,全美医院2003年3月必须使用 HL7。2004年5月必须全部使用。
称为掌上型计算机的个人数字助理器(PDA)广泛应用于美国医院的医生和护理信息的交换,可满足医院各种特定需求。如医嘱,护士按PDA信息在病人床边完成护理执行,并随时将执行情况记录进行反馈,做到更加方便、快捷、准确、减少成本。在查房时,采用PDA下载病人有关数据、医师的医嘱及执行信息。在病人使用药物时,可通过按钮方式核对药单,并对执行情况及护理记录实时监督。当阶段工作完成,可将有关查考信息上载系统。PDA与计算机交换资料仅需1~5分钟时间,采用无线传输PDA,还可实时更新资料。使用PDA软件,可将部分功能、输入方式加以个人化,使用者效率大大提高。
通过考察,培训团认为,当前中医药信息化整体发展和应用水平距中医药管理和信息时代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我国中医药信息化建设还处在信息的收集向信息处理的过渡阶段,大多数地区中医药信息系统建设都是针对单一管理模式。一是各系统之间需进一步有效衔接和信息互联互通;二是数字化信息积累程度难以满足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现有的基础数据更新机制难以适应政务管理对适时性信息的需求,电子政务的效益总体上还不明显;三是网络体系建设环境亟待加强,包括政策法规、技术设施、安全标准、资金保证、人才组织、工作人员的信息意识等多个方面;四是中医药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共享技术滞后。中医药参与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交换能力还很滞后。
因此,他们提出,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知识的普及应用程度。
制定和落实中医药信息化人才的教育和培训计划,提高受训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对中医药行业的医院信息系统宏观统一管理,建立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沟通的长效机制,提高预警预报和快速反应能力;加快中医药信息网络体系形成,积极开展中医药远程医疗、教学和学术交流,完善中医药电子邮件系统应用建设,为实现网上信息传输和交换以及行政管理网络化运行奠定基础;重视中医药数据库建设和国家级、省级中医药数据基础建设,加强中医药信息的集成、加工和分析;开展和拓宽中医药资源门户网站体系建设,满足社会对中医药信息与政务管理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加强中医药信息标准的制定、推广和应用,以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 (中医药报)
国务院部门网站>>>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外交部
国防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退役军人事务部
应急管理部
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国家外国专家局
国家航天局
国家原子能机构
国家海洋局
国家核安全局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统计局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国家医疗保障局
国务院参事室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
国家宗教事务局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国务院研究室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新华通讯社
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中国气象局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行政学院
国家信访局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国家能源局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国家烟草专卖局
国家移民管理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铁路局
中国民用航空局
国家邮政局
国家乡村振兴局
国家文物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
出入境管理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
国家公务员局
国家档案局
国家保密局
国家密码管理局
各司子站>>>
综合司
人事教育司
规划财务司
政策法规与监督司
医政司
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
科技司(中药创新与发展司)
国际合作司
机关党委
各地中医药管理部门>>>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直属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国中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才交流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监测统计中心
国家中医药博物馆
中医药社会团体>>>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中国药膳研究会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
世界医学气功学会
Copyright@2006 www.natc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版权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CP备案:
京ICP备16052956号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