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工作动态  
邮箱 微信
 
 
  (工作动态)  
首页   政策文件工作动态关于我们
 
 
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司 > 工作动态
中医药参与医改重在完善政策
时间:2010-03-10 00:00:00

    两会·独家专访 “把脉”当前中医药发展的热点问题时,王国强委员提出—— 
中医药参与医改重在完善政策 
    深化医改,中医药本应大有作为,但为何许多中医药从业人员却感觉“有劲没处使”?重大疫情来临时,中医药参与防治为何总以“自选动作”为多?中医药保健讲座、广告满天飞,哪些才是真正的“治未病”?昨天,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两会驻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把脉”当前中医药发展的热点问题,并提出建议。
    当务之急是研究制定引导措施
    症状:“有劲使不出”
    和西医比较,中医诊疗简便易行,收费较低。这些优势决定了中医药在医改中可大有作为。但几天来,在政协会议分组讨论中,许多来自中医药界的委员却表示“有劲使不出”。比如,地方医改政策制定,中医行政管理部门“一无所知”;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中药饮片“干着急”。
    处方:制定倾斜政策
    王国强认为,国家医改配套文件提出了一系列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政策措施,当务之急是细化、完善、落实这些政策措施。尽快研究制定引导参保人员有效利用中医药服务的具体政策措施,适当提高中医药服务的报销比例;尽快制定符合中药特点的中药饮片采购配送、配备使用、价格形成等制度;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项目纳入收费项目,并在公共卫生服务中推广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科室的建设,在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中医药人员;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各试点城市要统筹兼顾,将中医医院纳入试点范围。
    王国强说,上述政策建议,更多的还要看地方政府的行动。比如,在公立医院改革中,试点城市的改革领导小组中应该有中医药管理部门的成员;试点城市应按照“中西医并重”的原则,将公立中医医院纳入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要制定有利于中医药特色发挥的倾斜政策,对特色优势的项目、使用中医药较多的项目,补助多一些,而使用西医手段为主的项目,可能不需要政策倾斜。
    中医药要更多参与重大疾病防治
    症状:多是“自选动作”
    在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卫事件处置中,中医药多半“靠边站”,只能做一些“自选动作”。不少委员提出,许多地方中医医院未纳入重大传染病临床救治定点医院,而作为定点医院的传染病医院,多数中医药科室力量薄弱,有些甚至没有中医药科室。
    处方:建立参与机制
    王国强说,我国防治非典、甲流的实践证明,中医药可以在重大传染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需要做的几件事是:完善政府部门间的协调机制,保障中医药第一时间参与传染病防治;进一步明确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的疗效和评价体系;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加强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临床和科研工作的立项支持和资金保障;将中医药防治慢病工作尽快纳入国家和地方规划体系中。
    规范有序发展中医“治未病”
    症状:“治未病”被滥用
    有委员提出,打开电视,各种中医养生保健节目漫天飞,其实很多都没有科学依据;还有一些号称国家“治未病”工程的项目,实质就是医药公司在推销自己的药品。
    处方:强化规范和准入
    王国强说,强化规范和准入,是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前提。缺少复合型人才,健康状态辨识、评估和干预的技术标准不完善,效果评价没有指标,是当前制约中医“治未病”服务良性发展的三大问题。他建议,国家发改委尽快制定“治未病”服务的价格政策,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纳入收费项目;加强人员准入,推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职业技能人员的鉴定和培训工作。同时,制定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的标准,考虑将该类机构纳入医疗机构进行管理。 (孟庆普 韩 璐)

 
 

 
 
 
 
  Copyright@2006 www.natc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版权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CP备案:京ICP备16052956号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