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工作动态
邮箱
微信
(工作动态)
首页
政策文件
工作动态
关于我们
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综合司
>
工作动态
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工作座谈会提出统筹国内国际推进中医药标准化
时间:2010-05-26 00:00:00
为加快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和中医药标准国际化进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在北京召开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工作座谈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出席并讲话,中医药行业学术团体、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有关负责人与专家,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各司办负责人等30多人参加会议。与会人员围绕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面临的形势以及下一步应采取的对策、措施等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于文明提出,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要按照政府规划、专家指导、加强协调、完善制度、专业制定、分类实施、创新机制、找准抓手、先国内、后国外的工作思路,遵循服务需求、务求实效、成熟制定、突出重点的基本原则,协调处理好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标准与全局、标准与服务、标准与教育、标准与科研、标准与基础、现有标准与WHO、ISO标准等方面的关系。强调要加强统筹,考虑成立高层次的协调领导小组,完善我局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制,并成立局中医药专家委员会。要做好中医药标准化发展战略的课题研究,加强标准研究制定的规范研究。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社会团体、国际组织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标准研究制定和推广应用的主体。
于文明还分析了目前面临的国际形势非常严峻对我形成的“倒逼”机制和国内中医药发展大好形势的迫切需要,阐述了加强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推进中医药标准国际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中医药标准化有利于学术的发展、传承创新、突出特色优势、适应疾病谱的变化,有利于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专家们认为,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振吉指出,中医药标准化的目的是建立最佳秩序、降低成本,保证医疗质量和服务安全,树立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同时打击假冒伪劣。要普及中医药标准化知识,明确标准化目的和意义。国内标准化工作和国际标准化工作同等重要,当前紧迫的是国内中医药标准的研究工作。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刘保延指出,中医药标准化工作首先要做好国内专业化管理队伍、技术队伍和推广应用队伍的建设,加强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尤其是国际标准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湖北中医药大学校长王华认为,中医药标准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存在认识分歧是正常的。要做好中医药标准化中长期战略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研究编制,重视标准化人才培养,建议在高校设立中医药标准化研究方向,进行中长期人才培养;同时集中培养高层次标准化人才。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余曙光提出,标准化战略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通过标准化推进国际化;在标准制定中,要坚持需要性、实用性、包容性和开放性;在标准推进过程中,应两条腿走路,国内、国际分开,两者互相促进。
国际上中医药标准化的呼声和需求日益高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设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暂定名,简称ISO/TC249)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修订国际疾病分类中纳入传统医学等,为中医药标准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平台,但同时一些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争取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权,并在标准制定中有“去中国化”趋势。与会专家提出要在中医药国际标准的建立工作中,掌握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的话语权,既要从国内实际需求出发,又要满足国际竞争的战略需要。
对于中医药标准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基础研究所副所长吕爱平提出,到2020年应基本建立体现中医药特点与规律、反映中医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中医药标准体系,建立基本满足中医药标准化工作需要的支撑体系,推进中医药标准的国际化进程,将一批国内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副司长桑滨生介绍,目前我国已发布实施中医药标准296项,其中国家标准47项,行业标准249项;正在制修订的中医药标准381项,其中国家标准99项,行业标准282项。国际标准方面,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牵头起草了《经穴名称》国际标准草案,并由世界卫生组织审议通过,在国际上产生较大影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王笑频说,中医药在全球广泛传播,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传统医药的安全应用,WHO传统医学决议敦促各成员国将传统医药纳入卫生医疗体系,ISO、WHO等权威国际组织已将制定传统医学国际标准纳入计划,这些为中医药国际标准的制定带来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国际竞争激烈、缺乏专项经费、国内专家团队不足等挑战。(记者高新军)
国务院部门网站>>>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外交部
国防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退役军人事务部
应急管理部
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国家外国专家局
国家航天局
国家原子能机构
国家海洋局
国家核安全局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统计局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国家医疗保障局
国务院参事室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
国家宗教事务局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国务院研究室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新华通讯社
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中国气象局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行政学院
国家信访局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国家能源局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国家烟草专卖局
国家移民管理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铁路局
中国民用航空局
国家邮政局
国家乡村振兴局
国家文物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
出入境管理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
国家公务员局
国家档案局
国家保密局
国家密码管理局
各司子站>>>
综合司
人事教育司
规划财务司
政策法规与监督司
医政司
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
科技司(中药创新与发展司)
国际合作司
机关党委
各地中医药管理部门>>>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直属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国中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才交流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监测统计中心
国家中医药博物馆
中医药社会团体>>>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中国药膳研究会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
世界医学气功学会
Copyright@2006 www.natc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版权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CP备案:
京ICP备16052956号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