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工作动态  
邮箱 微信
 
 
  (工作动态)  
首页   政策文件工作动态关于我们
 
 
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司 > 工作动态
李经纬在丛书出版发布会上的发言
时间:2011-12-15 00:00:0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和朋友们:
    今天在这里,我仅仅就我自己在三年来参与《中华中医昆仑》编撰、出版这个工作的过程当中,感受最深的几点,向大家做一下介绍。
    第一点感受。说来可笑,当最初张镜源主任派人约我来参与这个工作时,我是表示怀疑的,我觉得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可能完不成。但后来经过几次交流和一段时间的工作,逐渐地,我改变了这个看法。我觉得在张主任领导的这个团队里边,有很多很值得我们学习的高贵品质。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个团队的目标非常清楚,而且团队有一个非常宝贵的东西,就是团结合作。三年时间不算长,但在三年当中他们所付出的心血,很值得我们现在的国家机关或者医疗单位、科研单位、研究室、研究所、研究院借鉴并认真学习。他们的敬业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时时刻刻地感动着我。不管是过去或者是现在,一个团队、一个组织,如果没有团结合作奋斗的精神,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这是我感受最深的一点。
    第二点感受。就是他们的三严精神:严肃、严格、严谨。在为每一个传主写传的过程当中,他们对作者的选择,对作者掌握材料的考察,对传主名单的研究决定,全过程都是不断地深化、不断地完善的。我记得最初是打算写一百位,后来根据多方的意见,觉得港、台不能够缺少,我们中华民族不能把他们丢在外头。另一个,就是我们国家五十六个民族,民族医学不能忘记。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虽说只是一个意见而已,但是这个意见要把它完成是有非常大、非常多的辛苦的。台湾选谁,香港选谁,藏族、蒙族、维族,这些民族医生选谁,是非常难的。这里边的艰辛、艰苦是可想而知的。一百五十位传主的选择过程是一个严肃认真的、非常辛苦的过程,甚至涉及政策、政治的问题,既要确定名单,又要请好的作者,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个过程我也是略知一二。另外,对于传记体裁、体例、内容、结构等的确定,也是经过无数次的研讨和修订。在写作、编辑、审订过程中,有的作者甚至经过十多次的修改,最多的为一个传主的稿子就审了十七遍,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们这个团队非常严格、非常严谨、非常严肃地对待每一个传主,也是对我们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既不张扬,也不抹杀,实实在在的对每一个传主所取得的成功,对他们的学术思想、他们的学术贡献以及他们的学术影响等,都做了全面的考察。所以,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以张主任为首的这个团队的三严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记得聂荣臻副总理主持科委工作的时候,曾制定了《科研工作十四条》,要求每位科研人员必须树立三严精神;《科研工作十四条》还向科研工作者提出六字要求,即作为一个研究机构,必须在“出成果,出人才”方面作出成绩。这既是要求也是任务。《中华中医昆仑》这个团队在短短三年时间当中,很好地完成了我们预期的目标,出了150位专家的传记,而且装帧印刷各方面都非常地好,我大致也翻阅了一些,真的,非常理想,这第一是出了成果:一个是承上,把二十世纪的150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成果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总结。二是启下,这些书到了各个单位、到了读者手中就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这就是出了成果。第二个是出人才:在这个工作的过程当中,包括我自己,也培养了团结、严谨的理念,所有参与这项工作的人都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在审稿的过程当中,对一些很有启迪的医案、验方等都认真地抄录或者学习,来充实他们审稿的学问。我相信这部丛书的出版,对于将来在千百万读者当中培养后续人才,也会发挥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第三点感受,就是我们这个团队的十几个人,我相信他们通过这些工作都能够成为对中医药有一定了解、一定掌握、研究医药学家传记编撰方面的专家,他们对中医药方面的修养,我从他们打电话向我询问一件事甚至一个字的过程当中,就能感觉到他们严肃认真的负责精神;他们对每一个学术观点的领会,比如对一句话是不是到位,形容是不是合适,都认真对待,反映了他们的严肃精神,也反映了他们在这个领域已经有了相当深厚的修养,成为编撰医药学家传记的内行里手、专家。
    在这里,我衷心地祝贺《中华中医昆仑》的出版发行。谢谢!

2011.10.25

 
 
 
 
  Copyright@2006 www.natc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版权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CP备案:京ICP备16052956号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