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的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推进行动近日发布具体方案,通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和“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等三项重点工作,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及性,最大程度满足城乡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文化服务的需求。(方案全文见三版)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出6项具体措施:一是通过给92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发放《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建设1000个左右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等,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应用;二是要求大中型中医院设置基层指导科,对基层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选择10个地区开展县乡中医药人员一体化管理试点,让人才下基层;三是将民间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通过临床考核等程序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四是为中西部地区5万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中医诊疗设备,丰富基层中医服务手段;五是推进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在基层的建设,先期启动中西部地区1200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六是推进中医医院实施更多的便民惠民措施。
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重点推进“治未病”服务网络和平台建设、“治未病”服务技术的规范使用、区域“治未病”服务体系的构建,推动“治未病”在公共卫生服务中发挥作用。包括制定《基层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工作指南》并推广应用,丰富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内涵,加强对膏方、穴位贴敷等中医技术的规范使用和管理,推动非医疗性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管理试点等。到2013年底,为3600万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中医体质辨识和给予针对性的养生保健指导,为2800万0至36个月儿童提供2次中医调养服务。
中医中药中国行“三进活动”中,今年年底前国家中医药局指导或举办8至10场“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进乡村”活动,各省完成至少80场进乡村活动;争取到“十二五”末,乡村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率达80%以上;在社区设立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宣传栏、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开展群众性中华传统中医健身活动,多种形式传播中医药文化,争取到“十二五”末,社区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率达到85%以上;组织编写发放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读本,通过手机、网络等多种形式让中医药科普知识进家庭,争取到“十二五”末,家庭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率达到80%以上。(高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