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办邀请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赴河南省就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情况进行深入采访。 上个世纪末,河南部分农村地区百姓由于有偿献血感染了艾滋病毒,21世纪初,感染者进入艾滋病爆发期,感染人群达数万人,主要分布在豫东南7个省辖市的15个县区,呈集中灶性发病,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于2004年开始在河南省实施。 河南省积极把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纳入全省防治工作体系,列为医疗救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救治工作思路,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治疗体系,制定了符合河南实际的《河南省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实施细则》;出台了《艾滋病常见病证辨证施治技术指导原则》,现已成为河南省开展中医药治疗的基本技术规范;探索了形成较为成熟的临床科研机制,制订了《河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科研暂行规定》、《艾滋病常见病证辨证施治技术临床观察与评价研究方案(试行)》,先后有一批课题获得“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重大传染病研究专项立项支持。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河南省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中药制剂“益艾康”胶囊,其临床观察和新药研发前期研究也基本完成。泻痢康胶囊、清肺培元颗粒、参芪除热胶囊、柴藿达原颗粒、解表清里颗粒等一批新制剂,获得了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机构制剂注册批件,已在试点项目中推广使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目前河南省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纳入病人已由2004年的5市9县(区)1732例,增长到现在的6市22个县(区)4586例。 十年来,中医药专家队伍带着感情、带着爱心和责任坚持深入一线巡诊救治。首席专家李发枝教授从项目实施到现在每周二下午坚持为艾滋病人诊治,从最初在上蔡中医院,后来转至尉氏县中医院,再到近两年的远程会诊,十年如一日,坚持不辍,风雨无阻。项目负责人、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徐立然教授10年来把全省100多个项目村跑了多遍,项目专用车3年跑出了30万公里的行程,经常是上午跑一个县,下午跑一个县,有时一天跑3个县,可以说是“天天不着家,吃睡在路上”。还有 一大批专家教授,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坚持每月下乡巡诊制度,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基层县级中医院的专家更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为患者解除病痛。每位专家都有感人的故事,每位专家都能谱写一曲优美的赞歌,每位专家都是一座丰碑!
记者在大营镇枣朱村卫生所采访基层医务人员
记者采访河南省卫计委副主任、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局长张重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