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办邀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等主流媒体深入云南省、州、县就云南民族医药发展情况进行采访。记者们通过与专家领导座谈,实地走访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西双版纳傣医医院、宾川县中医院、中药药材种植基地等,对民族医药的特色优势有了进一步了解。 云南省民族医药较多,主要以傣医药、藏医药、彝医药为主,另外还有纳西东巴医药、白族医药、景颇医药、佤医药、壮医药、哈尼医药等众多少数民族医药。云南省省级财政每年投入专项经费支持民族医药文献整理和民族药院内制剂研发。在各级中医药、民族医药管理部门的支持下,已出版了《傣医本科教材》7部和傣、彝、佤、纳西东巴医药等民族医药书籍10余部,研发民族药院内制剂400余种。西双版纳州、楚雄州研究制定了一批傣药、彝药民族药标准。2006年,傣医医师资格考试纳入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系列,与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同步进行。 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以云南地产中药资源和民族医药资源为馆藏特色,现有民族药标本400多种,中药标本2000多种(其中浸泡标本170种、饮片标本460种),古籍50余册,中医药、民族医药文物、实物等100多件,并免费对外开放,已成为弘扬云南传统医药文化的窗口以及中医药、民族医药爱好者和科研工作者交流、学习的平台。 西双版纳傣医医院傣医骨伤科以药物夹板配合秘治药酒、新鲜傣药治疗骨伤病,风湿科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睡药疗法为特色治疗风湿、类风湿及脑中风病,传统特色科以傣医九项适宜技术开展服务、皮肤科以特色傣药制剂及傣医洗药疗法治疗病人,另外傣医薰蒸、坐药疗法以及傣药制剂均得到了广泛使用通过这些特色鲜明,疗效切实的治疗方法应用及推广,医院的服务受众群众逐步增多,市场影响力逐步扩大。此外,医院还努力发掘传承傣医理论,先后翻译整理并出版傣医专著30余部。 宾川县中医药院李伯藩医德高尚,深受百姓喜爱。他放弃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机会,多次谢绝了医疗集团的高薪聘请,坚持在退休后每天在自家院内为来自各地的100多位患者义诊。他用药精当,方小价廉,疗效显著,分文不取,十年如一日,深深感动了前去采访的媒体。2014年11月,李伯藩被中组部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