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工作动态  
邮箱 微信
 
 
  (工作动态)  
首页   政策文件工作动态关于我们
 
 
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司 > 工作动态
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467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16-10-27 00:00:00
 

××代表:
    现就孙伟代表提出由我局主办的“关于推进中医药国际化的建议”的建议,提出如下办理意见:
    一、国际组织合作
    我国积极开展与WHO、ISO、UNESCO等国际多边组织合作,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等国际学术组织也积极拓展业务,开展对外交流,我国参与制订了世界卫生组织的《2014-2023年传统医学战略》。在中医药国际标准化领域,资助参与了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国际疾病分类(ICTM)项目,对术语范围、定义、中英文表述进行规范; 与WHO签订合作协议,推进针灸、推拿等规范的制定; 由中国推动成立了ISO/TC249委员会,秘书处设立在中国,经过努力其名称确定为“中医药(TCM)”,现已发布了7项中医药国际标准。在中药监管领域,积极参加WHO国际草药监管合作组织 (IRCH) 和西太区草药协调论坛 (FHH)的相关活动,并积极利用IRCH第二工作组主席国和2015—2016年FHH轮值主席国的身份,发挥我国在中药监管、法规制定、质量控制与标准研究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在与东盟和欧盟的合作上,中国与东盟国家构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高峰论坛,与欧盟药典委员会等保持密切联系,促进国际和国内标准的对接,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下一步,我国将加强与国际组织联系,进一步提高对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开展好传统医学国际疾病分类的临床测试工作; 发挥好在ISO/TC249组织中的主导作用,提升提案的数量和质量; 召开好首届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传统医药分论坛),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化水平,发挥中医药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二、中药国际质量标准
    我国中药产品以处方药的身份进入欧美医药主流市场,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设立《川芎等80种中药材国际推荐质量标准研究》项目,钩藤等4个中药标准通过欧洲药典专家和欧盟委员会的评审进入欧洲药典论坛,桔梗等3个中药进入欧洲药典论坛。915个中药质量标准已完成研究工作并提交至欧洲药典会。中国药典会与美国药典从2008年起建立双边合作关系,共同制订美国药典中药标准工作,我国专家完成的第一个中药丹参标准2012年正式收载入美国药典,已经有包括丹参、三七、灵芝、五味子、薏苡仁、金银花等在内的9个中药27个标准被美国药典收录,另有20个独立制定的中药标准已提交美国药典委员会,正在专家评审中。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筛选出50种高毒农药替代品种和160多项配套技术,促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中药材病虫防控和控制农药残留,为国际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将积极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设备,引导中药国际研究的方向和联合攻关项目;拟通过与欧盟和美国等国家合作,进一步推进中药标准进入《欧盟药典》和《美国药典》; 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启动国内GLP、GCP以及《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的法规修订工作; 将多渠道争取经费支持,加大补贴力度,提高药材质量,不断提升中药的国际知名度和公信力。
    三、国际合作项目
    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中医药国际合作项目工作得到有效推进。在国际交流项目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5年启动了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工作(以下简称“专项”)。17个项目围绕国家“一带一路”等对外开放战略,建立了一批海外中心和国内基地,制定了国际标准,促进了文化传播,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新格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第二批国际合作专项项目建设工作已经开展,经过基层单位申报和专家评审评议,初步完成遴选。在科技合作项目上,科技部等部门专门发布了《中医药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并通过成立中医药合作委员会、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及科技外援项目等多种方式,分别与美国、法国、南非、科摩罗、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多个国家建立了紧密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关系。此外,已分别于2002年、2005年、2010年、2013年成功举办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也有力地促进了中医药“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承担了APEC“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临床研究”项目,通过系统研究,建立了急性传染性疾病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模式和方法。
    下一步,将继续支持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大项目,拓展国际发展空间,为中医药“走出去”创造条件。一是将继续鼓励海外中医药中心和国内基地项目建设,持续增加资金等支持力度;二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引领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提升我国在中医药领域的国际话语权;三是继续推进中医药国际注册进程,推动名优中成药的国际化注册;四是继续开展援外活动,在非洲等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过程中发挥中医药应有的作用。
    四、国际人才培养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特色优势明显教育领域。从来华留学生数量来看:中医药来华留学教育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一是规模不断扩大,中医药专业留学生数量从2000年的3700多名增长到2015年的12277名;二是来华留学生层次明显提升,由非学历进修生为主体转变为以学历生为主体。2015年中医学专业学历生达9090名,占该专业来华生总数的74.05%。从海外中医药教育来看:目前全球已建有10所中医特色孔子学院和2个中医孔子课堂,分布在美国、英国、匈牙利、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泰国和斯洛伐克等8个国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已经在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葡萄牙、西班牙、香港、台湾等11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24个境外办学项目,占全部境外办学项目的24%。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中医学、中药学、针灸等专业教学,部分项目已举办超过20年。
    下一步,将积极做好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工作。一是着力强化中医药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统筹推进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中药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课程体系和标准建设,积极与国外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二是加大中国政府奖学金力度,强化对国际学生来华接受中医药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的引领作用,吸引更多生源,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三是积极建设“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师资培训中心(中医学)”,充分发挥其平台作用,在中医药专业来华留学教育领域建设一支具备一定临床实践经验和掌握外语的复合型师资队伍。四是继续推进海外中医药教育(中医中心、中医特色孔子学院等)。继续鼓励并大力支持中医孔子学院(课堂)开展中医药课程和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鼓励国内外企业和机构参与海外中医中心、孔子学院建设和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事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6年7月25日

 
 
 
 
  Copyright@2006 www.natc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版权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CP备案:京ICP备16052956号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