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工作动态  
邮箱 微信
 
 
  (工作动态)  
首页   政策文件工作动态关于我们
 
 
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司 > 工作动态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241号(医疗体育类245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16-10-27 00:00:00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等部门,现答复如下:
    一、政策措施方面
   (一)2006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明确要求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中的优势与作用,加强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合理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开展对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同年,我局与原卫生部联合印发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卫妇社发〔2006〕239号)和《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的通知》(卫医发〔2006〕240号),明确要求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按照标准设置中医诊室,配备中医诊疗设备,配备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其中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要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医师,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要有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
   (二)2012年9月,我局与原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原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实施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包括社区在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其中均有体现。一是关于目标管理和考核,提升工程提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和评审中,将中医药科室建设和中医药服务提供列为重要指标,中医药内容分值应占一定比例”。二是关于在医保和新农合报销中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提升工程提出“提高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将针灸和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引导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和中医诊疗项目按照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经过各部门、各地统筹规划持续推进,提升工程实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到2015年底,96.9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97%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较2012年分别提高了21.33%、29.37%。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实施提升工程,在即将启动的“十三五”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并且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求提供不少于6类中医药技术方法,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要求提供不少于4类中医药技术方法,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和质量。
    二、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方面
     目前,我局已将中医纳入全科医生培养体系,逐步建立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体系。一是制定了《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管理办法》《中医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大纲(试行)》等文件,为培养基层中医全科医学人才提供依据。二是实施了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推动21所高等院校开展“面向基层的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进一步推动社区全科医师实用型人才培养。“十二五”期间通过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岗位培训、转岗培训、规范化培训等途径,培养培训了3万余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有效提升了社区中医医师的综合服务能力。
    下一步,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研究制定《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通过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等途径,加强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以提高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中医药人员岗位培训,对在职在岗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中医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轮训,规范和提高基层中医药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中医药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方面
   (一)关于中医药健康教育。我局等五部门在提升工程中明确提出,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城乡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教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一定比例的中医药内容;在儿童、孕产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和高血压、Ⅱ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指导方案》,将以上内容纳入对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考核中,促进了中医药健康教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全面开展。
   (二)关于中医药科普宣传。2007年起,我局联合22个部委共同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广泛传播中医药文化理念和科普知识。活动历时3年走遍了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走进了香港、澳门和军营,共举办各类活动366场,参加现场活动的群众达160多万人,中医大篷车行程10万公里。“十二五”以来,“中医中药中国行”又走进社区、乡村、家庭、机关、学校、工厂,通过义诊咨询、发放科普资料等形式,进一步扩大活动覆盖面。各地还编辑制作图书、音像、影视、动漫等中医药文化科普作品1500余种,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我局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内容紧扣中医药特色,围绕情志、起居、饮食、运动中医养生四大基石,介绍了公民适宜掌握的中医药基本知识、理念、技能和方法。通过五期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培训班及各地的遴选推荐,选拨组建了一支261人的国家级专家队伍和1500余人的省级中医药科普专家队伍,深入社区、机关、厂矿、学校等宣传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每年举办科普讲座2500余场,现场受益群众180余万。
    四、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方面
    2013年,原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3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作为单独一类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为30%。项目主要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提供1次中医体质辨识服务,并根据其不同的体质开展中医药健康干预;为0~36个月儿童向其家长每年提供2次中医调养服务,提供饮食起居指导以及捏脊、摩腹和迎香、足三里、四神聪等穴位的按揉方法。2015年,全国共完成了6531.5万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2777.7万0~36个月儿童中医调养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扩大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目标人群覆盖率,计划到2020年老年人体质辨识和0~6岁儿童中医调养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提高至65%,使更多人群享受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持续推广应用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的适宜技术和方法,引导人们运用中医药的知识、方法改变生活方式,减少慢性病发生的高危因素,并总结形成一批慢性疾病中医健康干预方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广应用,让中医“治未病”服务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五、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
    2015-2016年我局通过财政部安排5.3亿元专项资金,组织实施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项目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中医馆提供中医电子病历、辨证论治、知识库、远程会诊、远程教育、治未病、业务监管等信息化服务,推动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管理,让群众就近享有规范、便捷、有效的中医药服务。项目实施完成后,将建成省级中医药信息云平台,建成基于云平台的全国统一的中医馆中医药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国家和省级平台互联互通,推动中医药大数据发展。
    虽然社区中医药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距离深化医改的目标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差距,您提出的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未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和作用的问题,客观上确实存在。您的建议在政策层面一定程度上已经明确,下一步,我局将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等部门加强对地方的督促和指导,进一步加大社区中医药服务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力度,您的意见和建议也会作为我们开展相关工作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6年9月21日    
 
 
 
 
 
  Copyright@2006 www.natc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版权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CP备案:京ICP备16052956号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