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健全和规范中医治未病技术和服务体系问题
我局积极推动中医治未病服务发展,于2007年启动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发布了《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普及,提高社会大众对治未病的认知度、认同性,引导群众转变健康观念。要求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建立治未病科,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状态辨识评估、干预调理及健康管理等服务。出台了一系列指南,指导中医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开展治未病服务和区域治未病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项目建设,完善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并将服务拓展至基层,提高群众养生防病意识,加强慢性病的早期干预。2014年发布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部分学校将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传统健身活动纳入教育宣传内容,各地也积极推广普及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运动。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和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均将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列为重点任务之一。《中医药法》明确提出“国家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下一步,我局将贯彻落实好《中医药法》和国家有关规划,继续深入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以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为核心,推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和标准制订;鼓励中医医院、中医师为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调理和药膳等技术支持;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理疗、推拿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与方法;建立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监管机制,重点监管服务质量,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二、关于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增加中医药治未病内容问题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项目实施主体是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3年起,中医药健康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免费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提供规定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近年来,中医药服务以其“简、便、验、廉”的特点深受群众认可,随着服务量的增加,日益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要的业务收入来源。
关于建议中提出的“将中医针灸、推拿、刮痧等技术整合为中医基层养生保健服务包,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推广应用”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目前还有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尚不具备中医针灸、推拿、刮痧等服务能力。同时,目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按照财政资金性质拨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纳入绩效工资总额,不利于体现机构和个人多劳多得,加上补助标准偏低,降低了人员积极性。在现有条件下,将中医针灸、推拿、刮痧等原本可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要业务收入来源的服务项目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反而不利于中医药服务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持续发展。国家卫生计生委建议,可选取部分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展试点,适时总结成效,从应对和解决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基层服务能力、基层机构补偿机制、中医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综合研究论证将相关中医技术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可行性。
三、关于将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问题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国家采取排除法制定基本医疗诊疗项目目录,除了非疾病治疗和辅助性治疗等项目外,其余符合规定的治疗性中医诊疗项目可由医保基金按规定予以支付,具体支付范围和比例由各统筹地区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基金承受能力等确定。从地方实际情况看,绝大多数地区已将治疗用的推拿、针灸等主要的中医服务项目纳入职工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但当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主要还是立足于为群众提供基本疾病治疗保障,解决群众医疗负担,还没有能力将支付范围扩大到预防保健等范畴。根据目前制度安排,国家主要通过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解决疾病预防控制等问题,中医治未病相关费用暂时还不能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7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