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文化部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充分肯定中医药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深刻把握中医药所处的历史阶段、发展规律和发展形势,科学阐述了一系列带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赋予了中医药新定位。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了要推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发展中医药、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坚定决心。
为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帮助民众养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生活方式,各相关部委开展了系列工作。
一、关于大力弘扬中医药健康文化
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承载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取向,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传统医药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部高度重视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传承工作,目前已有130余个中医药类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6年开始至今,中央财政对传统医药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补助金额已达5361万元,并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给予2万元的传习活动补助,已累计支持17位传统医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了抢救性记录。今后文化部将加强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队伍建设,在条件符合的情况下,加大对现有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将符合条件的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纳入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二、关于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传化、创新性发展
201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了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历史脉络、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理论框架、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实践体系、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传播模式专项研究课题,提出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路径举措及相关政策建议,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理论向人民群众养生实践的转化,以及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转变为有形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和可见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效果。通过研究,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转化与运用,与人民群众现实养生需求相融相通,同时在充分尊重中医药理论的前提下,赋予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三、关于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及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体验中心
200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启动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引导鼓励各地按照《“十二五”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工作方案》以及《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标准》,建设了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69家。各基地收藏展出中医药文物和中医药实物10万余件,整理编撰中医药名人典故、历史传说、轶闻逸事130余部,年举办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等各类活动600余次,接待海内外参观者400余万人次,已成为传承中医药文化、凸显中医药特色的窗口,传播中医药知识、提升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平台,培育中医药人员、树立大医精诚职业道德的摇篮,推动中医药走出去的对外交流合作的桥梁,并为推动中医药文化产业、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将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及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体验中心建设列入《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重点任务继续加以推动,进一步打造宣传、展示、体验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及服务的平台。
四、关于组织创作一批中医药文化精品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高度重视中医药健康养生类出版物的出版管理工作,努力促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发展和公众中医药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将医药科技(含中医药科普)类出版物作为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的重要门类进行遴选,并在“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中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文化出版项目比重。同时在国家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以及“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等评奖推荐工作中将医药科技类(含中医药健康养生读物等)作为重要类别,有力促进了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宣传推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鼓励中医药文化作品的创作推广,扩大中医药健康文化的影响。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大型系列纪录片《本草中国》在江苏卫视周末黄金档开播。第一集播出即受热捧,收视率远超同期综艺类节目,并已被列入中宣部重点外宣项目。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关部委将进一步强化政策引领和扶持,努力推出更多中医药健康养生等方面的精品力作,同时加强评奖推优工作力度,积极促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7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