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立中医药人才供需平衡机制的建议
按照《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部署,我局将积极推进中医药人才供需平衡机制建设。一是指导各级中医药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中医药行业人才需求情况及教育资源状况,加强政策管理和宏观指导。二是会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科学调控各级各类中医药院校专业结构和招生规模,试点以高等院校为主体、用人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的本科生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和研究生培养制度改革。三是组织、引导职业院校、社会力量结合市场需求和行业需要,大力开展应用型、技能型中医药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四是在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体系中,明确各级各类机构(包括临床、护理、养生保健等)中医药人员所占比例,合理设置中医药岗位和服务领域。
二、关于深化面向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助理全科医生)培养的建议
2015年,我局联合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确定了21项面向基层的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目前各项目建设院校正在加大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力度,着力形成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的中医全科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中医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中医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正在有序推进,着力培养满足基层需求的中医药全科医学人才。
按照国务院医改办等7部门《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医改办发〔2016〕1号)有关精神,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做实做好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国卫基层发〔2017〕164号),明确要求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设计中,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关于在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过程中,进一步推进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
“十三五”期间,我局将按照《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规划》《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要求,积极推进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一是推进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将为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建设1-2个传承工作室,传承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培养一批县乡村中医临床技术骨干。现已建设302个工作室,2017年工作室建设项目申报正在有序开展。二是开展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规范和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运用中医药诊疗知识、技术方法诊治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能力和水平。今年6月份 ,我局已启动了2017年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项目,重点对尚不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开展培训。三是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2017年将继续免费培养中医类医学生1440人。四是在开展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基层医疗医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中,加强中西医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大力推广针刺类、灸类等中医药技术方法,提升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中医药服务能力。
四、关于建立吸引、稳定基层中医药人才的保障和长效激励机制的建议
为探索建立吸引、稳定基层中医药人才的保障和长效激励机制,“十三五”期间,一是将加强政府对中医药人才流动的政策引导,建立合理的吸引、稳定基层人才的有效机制,鼓励和推动中医药人才向基层流动。二是贯彻和落实扶持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与使用的政策,试点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确保基层中医药人员的薪酬、福利和职称晋升途径。三是在医师多点执业制度的基础上,建立有利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人才与技术合作交流机制,完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联动机制。四是加大西部地区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在西部地区中医药(民族医药)相关科研立项、晋升晋职、招生就业、人才引进等方面制定激励政策优先予以扶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7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