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科技部加强中医理论传承创新工作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局已充分认识到中医理论传承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加强中医药理论传承创新,更好地指导中医药临床和产业实践,提升中医药服务和创新能力,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和事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精神,我局已正式印发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理论传承创新的若干意见》(国中医药科技发〔2016〕6号)。
我局将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中医药原创优势,强化继承发掘中医理论精髓,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方法,创新、丰富和发展中医理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遵循“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基本规律,基于临床实践传承创新中医理论,通过传承创新提升中医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坚持主体发展与协同创新相结合,增强学术自信;坚持中医理论的主体性,鼓励多学科交叉,兼收并蓄、协同创新,不断丰富中医理论宝库;坚持政策引导与多元投入相结合,完善政策机制,扶持培育与需求导向有机结合,形成深入系统的传承创新中医理论新格局。
在古籍保护方面,我局正在加强中医药古籍文献整理研究与保护利用,制定完善中医药古籍文献整理研究规范,推进《中华医藏》整理编制,加强海外中医药古籍文献回归与孤本医籍整理,强化中医药古籍文献整理研究平台建设,发掘中医药古籍文献精华,丰富创新中医理论。
在学术流派传承方面,我局正在系统继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总结中医优势病种临床基本诊疗规律。包括深入建设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名老中医优势病证传承研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研究、名老中医知识产权保护研究、构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综合性服务平台。
在吸纳和借鉴现代科学方法与技术方面,“十一五”以来,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题与中医药行业专项的实施借鉴、吸纳了系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等现代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技术方法,推动了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化诠释与发展。同时,我局也对中医临床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中医药临床诊疗水平得到提高,临床机理研究、临床方案与技术方法优化与临床评价研究不断深化,形成了一批疗效确切的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方案、技术和中医康复技术,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肾病等重大慢病的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建立了有中医药特点的疗效评价标准,形成具有国内外公认的高水平综合防治方案。“十二五”期间,我局依托41个传染病重点研究室与部分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初步建立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研工作机制与中医药治疗传染病临床科研体系,中医药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和防治传染病科研能力显著提高。
下一步,我局将结合《“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名老中医传承经验研究、中医药古籍文献整理挖掘与数字化、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和中医药基本理论科学内涵研究方面深化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构建中医传承创新平台,包括系统整理、挖掘和传承100位知名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阐明一批中医核心理论的科学内涵;加强传统知识保护,建设1500种中医药基本古籍文献数字与资源信息库,实现开放共享;完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和协同创新网络,建立符合中医药发展特点的方法学和评价体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7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