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关于“加快推进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方面工作,《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明确列出“16.完善中医药科研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研评价标准和体系,研究完善有利于中医药创新的激励政策。通过同行评议和引进第三方评估,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和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开展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与转化应用研究,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疗效评价体系。”
我局在加快推进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方面工作主要如下:一是积极争取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对一批疾病的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综合治疗方案和方药等开展了临床疗效评价研究,取得了一批确有疗效的科研证据,探索建立了一批具有中医药特点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二是2012、2013年度实施的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中医诊疗指南应用评价项目,重点评价了中医诊疗指南的临床疗效,证明了现行中医诊疗指南能够切实地指导临床实践,能够取得确切的临床疗效。三是按照《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精神,制定相关推进工作方案,总结分析前期的评价方法和体系,结合中医药特点,进一步组织专家研讨、论证和完善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和体系,探讨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疗效评价体系,不断提高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下一步,我局将按照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创新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领导机制,切实加强中医药管理工作。要在职责范围内,积极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交流、协调配合,形成共同推进中医药发展的工作合力,积极开展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建立工作。中医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疗效评价标准的制定、推广与应用,中医治未病标准、药膳制作标准和中医药保健品标准等研究制定,立足于中医药理论与临床治疗的基本特点和优势,借鉴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等现代临床研究方法,整合现有的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从基础理论、方法研究、标准制定等方面开展中医疗效评价体系建设。
拟建立以国家和省级中医药科研机构为核心,以高等院校、医疗机构和企业为主体,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为支撑,多学科、跨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机制,整合现有中医药评价方法,加强重点研究室、中医药科研方法与评价平台、中医药研究伦理认证平台、中医针灸和康复临床协作基地、中医药大数据研究平台、民间特色诊疗技术和方药研究平台等为主体的中医药科技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技评价体系和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同时充分尊重中医药学科特点和中医药创新性人才成长规律,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遵循中医药的自身发展规律,立足于中医药理论与临床治疗的基本特点和优势,形成符合中医药发展特点的方法学体系,为解决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提供科研方法学支撑,完善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药疗效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学体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7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