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贯彻《中医药法》,发挥中医药在慢病防治中的特色优势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中医健康养生文化科普教育问题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帮助民众养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生活方式,中医药行业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发布《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和《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服务,各地平均每年组织科普宣传活动8300余场。二是大力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行动。会同教育主管部门共同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帮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自信心。三是以“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为抓手,向全社会宣传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和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四是创作推广中医药文化作品,扩大中医药健康文化的影响。五是建立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监测机制。开展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调查显示全国中医药科普普及率为84.02%,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为8.55%,为今后有针对性地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升公民健康水平奠定基础。六是积极发挥新媒体优势。开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方科普微信“中国中医”、会同中国网共同建设“中国中医”频道,鼓励引导各省开通官方科普微信或网站,使中医药文化宣传影响力更加广泛。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开展有关工作,加大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传播力度,推动中医药健康理念融入民众生活。
二、关于发挥中医药在慢病早期预防中的作用问题
大力开展治未病服务,是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的重要举措,对于解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局积极推动中医治未病服务发展,于2007年启动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发布了《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通过各种形式的高效推动,提高社会大众对治未病的认知度、认同性,引导群众转变健康观念。要求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建立治未病科,为亚健康、慢性疾病稳定期患者等人群提供中医健康状态辨识评估、干预调理及健康管理等服务。同时,推动中医医院提升治未病服务能力,并深入基层为百姓提供治未病服务和健康指导,提高百姓防治慢性病意识,加强慢性病的早期干预。出台了《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稿)》《基层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工作指南(试用稿)》和《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指南(试用稿)》等一系列指南,指导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建设,加强对治未病服务的规范与指导。自2013年起,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为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中医体质辨识档案,使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展慢性病管理,到2016年底,已有46.3%的65岁以上老年人接受了中医体质辨识和健康干预服务。
三、关于发挥中医药在慢病急性期治疗中的优势问题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明确提出“促进中西医结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中西医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联合攻关,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提高重大疑难疾病、急危重症的临床疗效探索建立和完善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作工作机制与模式,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根据规划要求,我局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开展了重大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工作。围绕中医诊疗具有优势的重大疾病、疑难疾病,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建立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协作机制,目标同向、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协作攻关,推动中西医临床协作机制和模式的创新。同时,加强慢病专科建设,鼓励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科,不断提高中医药在慢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四、关于应用中医药提升慢病患者康复治疗效果问题
我局2012年印发《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康复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进一步推进中医康复临床工作深入开展。积极协调在2013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设立《功能障碍的中医康复临床规范和评价研究项目》,这不但是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的第一项中医康复临床研究,也是第一项康复临床研究项目。2013年,委托福建中医药大学建设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研究中心。此外,在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中,我局也分阶段布局设立了相关项目,为探索中医康复临床研究方法和模式打下了基础。2016年启动“中医康复服务能力规范化建设项目”,建立以中医康复研究中心为核心、1个培训中心为支撑、4个转化基地为协助、34家省级中心为基础的中医康复研究转化体系,旨在制定中医康复技术规范和标准,建设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开展人才规范化培训,带动区域尤其是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中医康复服务能力的提升。
2016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到2030年,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并将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和拓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列为重点任务。下一步,我局将贯彻落实好《中医药法》和国家有关规划。一是深入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推动中医医院完善治未病科建设,为群众特别是慢性病高危人群提供个性化中医治未病服务。持续推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落实,不断扩大老年人等目标人群覆盖率,逐步增加慢性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内容。二是通过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等加大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的科普宣传,引导人们运用中医药的知识、方法改变生活方式,加强健康自我管理,提高健康素养和身体素质,减少慢性病发生的高危因素,降低慢性病发病率。三是全面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持续扩大基层中医药服务覆盖面,并逐步提升服务质量和内涵。依托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国医堂、中医馆)对慢病人群开展中医医疗保健服务,推广应用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的适宜技术和方法,提高慢性病防治效果。四是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各类慢性病、老年病专科建设,落实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服务中医技术方案,开展中医药慢性病防治研究,针对中医药具有优势的慢性病病种,研究提出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法。
感谢您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注,我局将积极吸纳您的建议,努力协同有关部门,采取更加切实有力的措施,继续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7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