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投入的建议
中央财政一直以来大力支持中医药(民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2009年以来, 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补助资金10亿元左右,支持实施包括中医药(民族医药)在内的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城乡对口支援、各类人员在岗培训等人才培养培训项目,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2010年,发展改革委、原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发改社会〔2010〕1198号),决定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按规定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获得生活补助。另外,中央财政自2003年起每年安排通过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部分)支持中医药传承与人才培养,用于支持各地开展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建设、中药特色人才培养、中医院财务管理骨干人才培训等工作。同时,中央财政在201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部门预算中增加安排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项目,支持在全国范围内培养中医药人才工作。通过上述措施,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优势有效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科研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下一步,各级财政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支持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不断发展。同时,将进一步督查各地加大落实力度,切实将政策落到实处。
二、关于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学历层次和水平的建议
教育部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基层中医药人员学历继续教育工作,积极面向基层中医药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基层中医药人员可以根据相关政策,通过函授、网络教育、开放教育、自学考试等方式接受学历继续教育,提升学历层次与技术技能水平。积极鼓励高校充分利用学校专业、师资等优势,面向基层中医药人员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提升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
积极支持相关院校开展数字化教学和培训资源建设。2015年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支持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牵头建设针灸推拿资源库。中央财政投入700万元,带动9所职业院校、11家医院企业共同参与建设。面向针灸推拿、保健康复等行业领域相关职业岗位群,系统建设24门课程,开发一大批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适性的针灸推拿数字化教学和培训资源。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资源覆盖范围,为全国针灸推拿专业师生、基层中医药从业人员以及中医药热爱者提供资源与服务,带动全国针灸推拿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针灸推拿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和技能的提高,推进我国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
下一步,教育部与我局将按照《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推进医教协同发展,深化中医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培养一批符合中医药发展需求的中医药人才。
三、关于加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的建议
“十二五”期间,为提高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水平,我局开展了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项目,培训了中西部地区11720名乡村医生。2017年我局启动了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项目,重点培训尚不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同时,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对全科医生、乡村医生等基层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培训过程中,也积极推动加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其中医药服务能力。
下一步,按照《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要求,“十三五”期间将持续推进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规范和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运用中医药诊疗知识、技术方法防治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基本技能,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四、关于加强乡村医生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建议
2015年我局启动了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为加强乡村医生培养,提高乡村医生中医药服务能力,在工作室建设过程中,要求继承人中必须有1名乡村医生,并与2个村卫生室建立对口指导联系。我局每年公布的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均包含了面向乡村医生进行培训的项目,为乡村医生接受中医药继续教育创造条件。
下一步,按照《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到2020年将为每个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建设1-2个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搭建覆盖全国的乡村医生培训网络。并继续支持申办面向乡村医生培训的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7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