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工作动态  
邮箱 微信
 
 
  (工作动态)  
首页   政策文件工作动态关于我们
 
 
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司 > 工作动态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2107号(医疗体育类236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17-11-10 00:00:00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提升我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卫生计生委,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

201610月我局与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联合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并将其纳入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国发〔201677号)、《“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国发〔201678号)推动实施,体现了您提出的“放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优先发展战略位置”。目前,30个省(区、市)已经出台了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24个省(区、市)召开了启动会议进行安排部署。

同时,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还强调要强化考核督查,要求各地将提升工程行动计划纳入本地区“十三五”深化医改规划和年度医改重点任务,将其重点指标纳入地方各级政府、卫生计生部门的年度责任目标考核。5年内省级督查覆盖辖区内所有的市(地)和60%的县(市、区)、市级督查覆盖辖区内所有的县(市、区)和6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二、关于基层中医药服务设施建设

20122016年中央财政共计投入22.29亿元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项目建设,在全国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了13000余个“中医馆”、“国医堂”,提高了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可得性,降低了医疗费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基层就医。2016年,我局印发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指南》,督促各省(区、市)根据本地实际出台省级标准,未建设的根据标准尽快开展规范化建设;已完成建设的进一步“提档升级”,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和质量。您提出的分类指导的办法在上述工作中已经体现。2017年中央财政继续投入8.2亿元,在全国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支持建设4100多个中医馆。2016年五部门继续实施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的目标。

三、关于中医医联体建设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有关工作要求,全面推动多种形式的中医医联体建设,要求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为重点,不断完善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助力构建分级诊疗制度。

在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中提出,各地要强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培养,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和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等人才培养、聘用工作。对现有基层中医药人员通过岗位培训、外出进修、跟师学习等方式,提高岗位技能;每个县级中医医院要建设1-2个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吸引、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和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药专家通过师承模式培养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加强在职基层中医药人员学历教育,提高其学历层次和水平。对在职在岗以西医药知识为主的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临床类别医师等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规范和提高其运用中医药诊疗知识、技术方法处理基层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基本技能。

四、关于基层中医特色专科建设

2013年起,在既往开展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的基础上,我局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500个左右的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进行建设,每个重点专科中央财政给予50万元建设补助。通过建设,在基层形成了一批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确切,具有一定中医优势的县级中医医院重点专科,对于提升县域中医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等,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您所提出的在农村基层乡镇范围“加强中医妇科、儿科、外科等特色专科建设”,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基础上,对于丰富服务内涵、提升服务水平的进一步要求和希望,符合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是我们下一步继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分类管理和指导的举措之一,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五、关于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十二五”以来,全国94.2%的县(市)建立了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县级基地,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了省级基地,对基层中西医人员开展了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告的适宜技术目录为重点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而且每个县级基地都能够掌握和使用40余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并遴选10项左右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推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掌握和使用的中医药技术方法越来越丰富;2015年底,76.1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9.35%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6项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55.1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33.03%的村卫生室则能够提供4项以上。

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明确提出到2020年,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7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4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六、关于拓宽基层中医药服务领域

2013年,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作为单独一类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提供1次中医体质辨识服务,并根据其不同的体质开展中医药健康干预;为036个月儿童向其家长每年提供2次中医调养服务,提供饮食起居指导以及捏脊、摩腹和迎香、足三里、四神聪等穴位的按揉方法。2016年,全国共完成了7372.1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3117.2036个月儿童中医调养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扩大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目标人群覆盖率,计划到2020年老年人体质辨识和06岁儿童中医调养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提高至65%,使更多人群享受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除提供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中医诊疗外,积极提供中医药咨询指导和人员技术培训,向居民推广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技术方法;持续推广应用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的适宜技术和方法,引导人们运用中医药的知识、方法改变生活方式,减少慢性病发生的高危因素,并总结形成一批慢性疾病中医健康干预方案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应用,让中医“治未病”服务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感谢您对基层中医药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您提出的各项建议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实施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中医药法》的实施,推动各地切实抓好现有政策的贯彻落实,持续做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得到您的大力支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795

 
 
 
 
  Copyright@2006 www.natc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版权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CP备案:京ICP备16052956号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