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工作动态  
邮箱 微信
 
 
  (工作动态)  
首页   政策文件工作动态关于我们
 
 
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司 > 工作动态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1393号(医疗体育类164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17-11-10 00:00:00

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发挥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作用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现就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中医药防治新发突发传染病参与度与及时性问题

我局高度重视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中发挥中医药作用。近年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的支持下,我局不断强化中医药防治传染病能力建设,在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2014年西非埃博拉出血热、2015年中东呼吸综合征以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登革热等重大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丰富了重大传染病防治理论和临床实践。

为提高中医药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中的参与度和贡献率,2009年,我局和原卫生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应急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911号),要求各地认真贯彻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采取综合举措,保证中医药及时、全面、有效参与包括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在内的卫生应急工作,取得较好效果。尤其是在临床救治方面,我局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牵头制定的诊疗方案中加入中医药内容和诊疗要求,或单独制定中医诊疗方案和专家共识,并根据病原变异和疫情变化等情况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同时,我局遴选中医临床专家参与国家卫生计生委派出的专家指导组,或单独派出中医临床专家,有效指导地方临床诊疗工作。另外,从2004年开始,我局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深入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截止2016年底,全国19个试点项目省(市、区)的163个治疗点已累计治疗艾滋病患者32225人,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

下一步,我局将加强与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沟通协调,进一步完善中西医协同工作机制,建设中医临床救治网络和专家队伍,健全中医药组织体系和临床技术规范,着力提高中医临床救治能力,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中的参与度和贡献率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有力保障。

二、关于加快传染病中医药防治专业人才培养问题

2012年,教育部会同我局联合印发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教高〔201214号),强调中医学本科生要熟悉预防医学知识,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和防治原则,在中医本科临床医学课程中也设置有传染病学以及包含这些内容的整合课程,为中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传染病中医药防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局注重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专业队伍建设,依托国家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基地建设单位和重点专科、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室等平台,培养了一批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专科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锻炼了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技术队伍。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教育部等部门,继续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中医药院校开设传染病中医药防治相关课程,在研究生中医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中医传染病为二级学科,或在中医内科学下设传染病方向,培养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同时,加大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专科、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室建设力度,加强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基层人才培养和业务梯队建设,同时通过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和人员队伍培训

不断提高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队伍业务能力。

三、关于搭建中西医协同科研机制问题

长期以来,我局大力支持开展以临床疗效和服务质量提升为目标的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尤其是“十二五”以来,在科技支撑计划、行业科研专项和公共卫生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部署中,我局组织了一批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病的临床研究项目,形成了一批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病的诊疗方案、指南和标准,建立了一批病证结合疗效评价体系。在保持科研队伍相对稳定基础上,我局重点抓好中医药创新平台规划和建设,为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与物质保障。从2007年开始,我局开展了相关重点研究室和科研实验室建设,作为国家中西医结合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基地,培养了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和相对稳定的高水平中医药研究专门人才,取得了一批对中医药学术和技术发展有影响的重大成果,初步架构了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从2008年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和我局还共同组织实施了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使中医药继承创新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国家卫生计生委作为“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牵头组织部门,“十一五”以来在中医药方面共支持相关课题36项,中央财政累计投入经费5.6亿元。在专项支持下,形成了一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病毒性肝炎与结核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通过临床评价研究证明,中医药可降低无症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入艾滋病期的发病率,促进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功能重建,减轻毒副反应;可提高慢性乙肝的HBeAg转阴率及临床治疗率,阻断、逆转肝纤维化进展,降低肝衰竭病死率,提高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病毒控制率;可提高耐多药肺结核与复治肺结核痰菌转阴率、减轻毒副反应。在突发急性传染病方面,国家卫生计生委结合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严密组织实施中医药科技攻关,积极推动突发急性传染病中医药临床科研体系建设,促进临床和科研工作同步展开,推断中医药可以早期介入和早期干预传染病,达到有效防控的目的。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继续创新思路,进一步强化中西医结合协同科研机制,重点开展中医药具有临床优势的传染病防治研究工作。

四、关于整合碎片化的传染病防治资源,形成联防联动的传染病防治模式问题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我国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机制建设不断优化,成立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牵头的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有效整合了卫生计生、中医药、农业、检验检疫等多方资源和力量。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领导下,有关部门坚持中西医结合、整合资源、统一领导、密切配合的原则,切实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同步推动了中医药防治能力建设和独特作用发挥。我局作为国家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成员单位之一,全面参加有关工作,组织中医药系统在近年来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我局将加大与国家卫生计生委沟通协调力度,按照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部署,全面做好相关工作,为整合碎片化的传染病防治资源,完善联防联动的传染病防治模式,做出中药系统应有的贡献。

感谢您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注,我局将积极吸纳您的建议,努力协同有关部门,采取更加切实有力的措施,继续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7919

 
 
 
 
  Copyright@2006 www.natc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版权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CP备案:京ICP备16052956号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